首页 | 中心概况 | 新闻公告 | 研究队伍 | 项目成果 | 平凹世界 | 最美商洛 | 文献资料 | 视频资料 | 商洛非遗 
首页

 商洛文化研究 
 贾平凹研究 
 商洛作家群研究 

商洛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商洛文化研究>>正文
能得山水性 翰墨自通神:品读葛建伟先生山水画系列
2015-06-21 17:11  

蒋正治/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为风光旖旎之区,人文荟萃之地。青黛的商山,澄蓝的洛水养育代代风流。在这块热土上,商山四皓隐居过,商鞅、李自成驰骛过,韩愈、白居易、王禹偁吟唱过。先哲的余烈激励后昆奋然前行,著名画家葛建伟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成就于斯。他数十年在艺坛辛勤笔耕,硕果丰盈。他的写意山水往往把读者带入清音独远的田园牧歌式的艺术境界之中,名震三秦,誉饮海外。他的山水画为其深情眷恋的故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大器成于坚韧,卓越出自艰辛。葛建伟先生一方面多次跑遍商山,走遍丹水,对商洛山水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商洛民风民情,感受自然万物,追寻沧桑与永恒。在坚持深入生活的同时,他潜心书斋,认知传统,博闻强志,德艺双修,阅读了大量的美术教材与理论书籍,临摹许多古今名家大师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对范宽、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石鲁、李可染等大师之山水、花鸟、人物艺术作品认真的学习、研究。从传统绘画艺术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与绘画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融会贯通,他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定位在用画笔表现商洛山水,描绘家乡。诸多因素造就了葛建伟先生的艺术风格,融汇在他的山水画中的,则是人们熟悉又喜爱的商洛山水。

仔细品读《当代丹青——名家经典作品集》(葛建伟卷)《当代山水画家葛建伟山水画选》、《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葛建伟卷》等系列山水画册,享受葛建伟先生的视觉盛宴,顿觉神清气爽,似入画中,故不揣谫陋,毛遂自荐,妄论如下 

凄冷的墨韵。笔墨是画家的艺术语言。笔墨的运用与画家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有较多的联系。葛建伟先生的山水,其墨韵大多凄清幽冷,其境界大多凄婉苍凉,而其山水画系列就墨韵而言,与整体画风基本一致。翻开葛建伟先生出版的数种画集,仿佛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一股冷风从我们心头刮过。先生的创作尚“清”,但这个“清”不是举世混浊唯我独清的清,而是老子“清静为天下正”的清,也是李白“诗传谢朓清”的“清”。清是一种境界,一种美。葛建伟先生的清,是高洁的清,清宁的清。葛建伟先生的“清”,近乎凄冷,但又冷中见热,仿佛奔腾着一股生命的暖流。或把我们带入暮色苍茫的幽谷山涯,或把我们带入寒风瑟瑟的高冈泽畔,使我们灵魂净化,人格升华。葛建伟先生作画,很少用秾丽绚烂的暖色,而多用凄冷凝重的冷色。翻开葛建伟先生的画集,描写的秋景多于春景,而秋景更超拔些,更见个性。《秋林萧瑟》描写了一片萧索的秋韵,与春的企盼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一片杂树,老枝铁杆,纵横交错,在秋叶纷然去后,透露出风霜雨雪后的嶙峋傲骨,一位樵夫荷樵而立,作无尽遐思,远处是凄冷凝重的大山,整体上凄清幽暗。读这样的画作,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苦恋沉思,在人生道路上上下求索的情景,感受到人生的苦涩和悲凉。《春风送暖到山家》描写的是春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点点鹅黄嫩叶,山中冰雪尚未完全融化,溪水细细长流,欢乐流淌。整个画面虽充满蓬勃生机,但依然使人感受到暖意方生,余寒未尽。他的《春到人间草木生》《丹江春晓》《春和景明》等画作,也可从明丽的春色中读出丝丝寒意。至于写秋景的《霜露秋山》《清秋澹荡》《家居秋山深处》《桑园秋深》等,画面色调无不凄清幽冷,加上形象与空间的强烈对比,读来使人感慨系之,情难自已总之,读这些凄冷的山水画画卷,仿佛有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所写秋日游富春江的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拙朴的风神。拙朴是一种很高的美,“拙”的内涵应是厚重、自然,是老子讲的“大巧若拙”的拙。书法的拙,笔者的理解是雄强而具童心感,拙朴的高境是清新自然,臻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致。拙朴是建伟先生书艺的重要美感特征,读先生之书品,深感有一种古拙之美。古,高古,先生学画取法甚高,画品显得古雅,无一丝俗气。拙,拙朴,傅山提出“宁拙勿巧”的主张,这个拙,笔者的理解是“大巧若拙”的拙,高度朴素、自然。艺术非雕不美,但这种雕要达到不见雕琢之痕迹,即不雕之雕,如浑金璞玉。拙与朴素、自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涵义大致相同。

葛建伟先生以商洛山水为主要的题材,商洛山虽没有其它名山大川险峻壮观,却有着浑拙质朴的独特风韵。沉静浑厚的山峦,山窝窝里的村落,依山筑起的石屋,树荫闲聊的老翁,山道上晚归的山民,沟沟岔岔的溪流……,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葛建伟先生的山水画,在创造意境和笔墨上显得淡远、空灵和清雅,风格沉静、大气,淋漓尽致,有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他灵活运用多种绘画技法,以墨色为基础,以勾皴擦染构图,或青绿,或浅绛,虚实相生,浓淡相宜,苍茫浑厚,雄秀兼备,厚实处寓华滋,刚健中掩丰润,使山水和地表物象融汇一体。在对近远景的处理上,突出中景,笔墨独特,有宏阔深远之感,在色彩的运用上,与水墨有机地溶在一起,让人感到似墨似色,似有色而无色,体现了他灵敏的感悟和度的把握。他是得心应手的,在他的眼中,传统是“活”的,艺术离不开生存的现实。他的《商山烟雨》、《乱山高下入商州》、《丰阳人家》等作品创造出了商洛山水的神韵,也体现了他独具匠心的个性化表现,以及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不断的表达了他对商洛山、水、人的真情。以至于他笔下的商洛山水,不同于华山之险,不同于三峡之壮观,不同于泰山之博大,但有着浑拙、质朴的风韵,沉静、浑厚的山峦和裸露出荒凉、崎岖蜿蜒的山路,无不透露出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无不透露出一种拙朴之美。

幽深的意境。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最重要的美感特征。所谓意境,大致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所达到的水乳交融的一种境况。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歌如是,画亦如是。对于绘画来说,无境界便无艺术,但是有境界又不一定都是艺术佳构。因为境界有新旧之分,高低之别。对绘画艺术而言,境界达到圆融、幽深、新奇、高雅,方是上乘之作。同样是画山水,无论画幅如何巨大,色彩如何绚烂,构图如何精巧,意境如何鲜明,若不注入新的生命,读来总觉得似曾相识,俗中带媚,这样的作手仍然停留在画工层次。艺术贵新,贵深。葛建伟先生的山水画系列,在色调、造型、立意等方面着意求新求高,形成一种幽深的意境。葛建伟先生以琼思玉想之怀,鬼斧神工之笔,将思慕之情,悲悯之意,人生之慨,彻悟之理,一一倾泻于山水画中。品读那冷光四射,清气沁人的一幅幅山水画画卷,使人感奋,使人眷慕,使人凝思,使人开悟。品读葛建伟先生的山水画系列,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精神油然而生;品读葛建伟先生的山水画系列,那超旷空灵的诗情禅意飘然而至。葛建伟先生山水画系列的艺术境界是多层的,幽深的。如何感悟其艺术灵境的启示,反复品读葛建伟山水画系列产生的美感有如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所描绘的情景:“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

葛建伟先生坦言:“商洛山即我情,丹江水即我性,商洛人即我爱。我所创作的山水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是我心灵的真实写照。我爱壮美秀丽的商洛山水和‘高矮青瓦房、大小石头墙、碾子篱笆鸡、碌碡牛犊羊’的农家小院。平淡质朴的人情味是最美好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才最能容纳我这颗平凡的心。”他超人的毅力跑遍了商山洛水,领悟到了商山洛水的真性情,绘画自然生机盎然、充满神韵。

 而今先生以创作实绩蜚声海外,但先生面对鲜花与掌声依然故我,用更苛严的目光挑剔自己的作品,那种不懈追求、永不自满的精神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我们愿先生的生命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开!

 

(作者为商洛学院副教授)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编:726000  电话:0914-233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