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做文艺研究的,也涉及到一些作家的研究,但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在大学时读过《废都》,也是第一次接触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状态,窥见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惶惑。《山本》是我读贾平凹的第二部作品。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个日本人的名字,但是读到最后也没有出现这个名字。读完书,看了后记,才理解了“山本”的意思:一、因为我是做文艺理论的,所以读完书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该怎样阅读文学作品?怎样阅读《山本》?《山本》里有主义之争,包括党内之争,平凹先生用一种非常平淡的故意不提及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感觉到他们争的不是什么主义,而是作为人的生存状态。毛泽东讲到:枪杆子里出政权。他的作品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不是什么主义之争。脑子里出现了很多东西,却无法确定具体从那个角度切入,因为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太多角度。二、人与自然的永恒。现在有人说黄河水都清了,因为住在黄河边的人都搬去了城里,没有人了。黄河水浊是人的原因,人走了,自然水就清了。不需要人力去拯救它。所以这不是人类去拯救自然的问题,人类拯救自然本就是个假命题,真命题是人类如何拯救好自己。人类自己的问题也就是人生的问题,正如《山本》就是山本来的样子,《山本》就是陆菊人。《山本》呈现了自然生态问题以及人的生命问题,自然生态问题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关系,人的生命问题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中间包括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当然还有各种利益纠纷与仇恨。如井氏兄弟虽政见不同,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怎样都打不断。另外作品也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局限,人生的局限,人性的自私等等。《山本》也可类比为人本,即人本来的样子。人的价值从来不需要外在证明,而是生命伊始就赋予的。所以真正的幸福便是生得其所,死得其所。这也是《山本》带给我们的。因此,我认为,作品里的人物杨钟是幸福的,陆菊人是幸福的,陈先生也是幸福的。
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精神?贾平凹先生的《山本》属于现实主义呈现方法。那么属于《山本》的现实主义是什么?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5日召集文艺工作者开了文艺座谈会。他在这个文本里提出了我们如何来评价作品的问题,指出了四个方面: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我们能否可以用这四个观点来评价《山本》这部小说?
从空间跨界角度来分析《山本》。《山本》中涡镇空间、土匪的空间、秦岭里红军的活动范围。这几个空间彼此分离却又彼此联系,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空间的方式去生活。其实人类自古至今的活动都可以用空间跨界的来解释,并且由空间跨界衍生出了各种悲欢离合、生死、浮沉、窒息、迷茫与探索。犹如《山本》中的人物,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便会有一种坦然与难得的平静。
最后,我作两点总结:一是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去看待一切生活。所谓生活就是我们自认为的样子,正如《山本》就是作者眼里心中山本来的样子,人本来的样子。因此我们可以去解读《山本》,但却永远无法真正地达到它。二是个人的、地域的才可以成为世界的。文学作品只能是属于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地方的。由此看来,写好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才有可能称为经典之作,并走出地域而走向世界。在我看来,《山本》就是这样的作品。